搜索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楼主: ppy
收起左侧

[上海风情]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青石门柱四面平整,棱角分明,两柱相对面各凿出宽0.28米、深0.17米的凹槽,凹槽上下笔直,槽底平整。石柱的左右两侧面各凿出两个条形孔。闸门下部尚存一块插在槽内的木板,这块闸门板是保留到今天的唯一的一块。闸门板下还有木门槛,高0.31米。
212.jpg
205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闸门底部靠近南门柱的地方还发现了2只铁钩、2 只半环形铁钉。根据这些保留至今的文物,我们可以复原当年闸门开启和关闭的场景:半环形铁钉安装在门板上,铁钩穿入半环形铁钉,吊起嵌入门柱凹槽内的门板上下启闭。
DSC00600.jpg
DSC00601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闸墙,又称金刚墙,砌筑在底石的南北两边,长47米,高1.3—2.1米,由青石条层层砌筑而成,现保存四至六层,青石条的缝隙之间灌满灰浆。闸墙以折角分为三段,紧靠闸门的闸墙称为正身;正身两端左右斜张如八字形者称雁翅;雁翅外端的闸墙叫裹头。折角在一块石条上凿出,棱角分明。闸墙四角有木护角,顶端有顶石木桩。闸墙四角有木护角,顶端有顶石木桩。闸墙外砌衬河砖,高度同闸墙高度相当,宽1米左右。
青石条之间以一种特殊的粘接剂粘合,十分牢固。是石灰同糯米浆搅拌作粘合剂,比现代的水泥还要坚固。
DSC00682.JPG
DSC00645.JPG
DSC00646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水闸底部为平整的过水石面,称为底石。长32米、最宽处达30米,因受发掘环境的限制,现仅发掘出东南端的20余平方米。过水石面由长方形青石板平铺而成,石板厚0.25米,拼接处凿凹槽(俗称企口)并镶嵌铁锭,铁锭长22 、厚4厘米,铁锭榫铸造规整,其表面和空隙处填涂砂浆,同石板紧密地浇合在一起。底石上镶嵌的铁锭近400只。
DSC00661.JPG
DSC00643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底石中间有个大洞,它就是2001年5月打桩的工程从这里挖出石块的地方,从而发现了在地下深埋着的元代水闸,
DSC00662.JPG
DSC00663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石板下满铺厚20厘米的衬石木板,拼接处亦为企口并以铁钉固定。木板下架木梁,再下栽有密集的木桩支撑。木桩长4米、直径30厘米左右,为顶石桩。
DSC00655.JPG
DSC00656.JPG
DSC00659.JPG
参与讨论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“七条底线”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闸墙外,有擗石桩(木桩),作用是减缓水流对闸墙的冲击。
DSC00671.JPG
DSC00644.JPG
DSC00642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地钉:整个水闸地下满打木桩,称为地钉。从外到内逐渐降低,高低落差2米余。
DSC00685.JPG
DSC00686.JPG
DSC00688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荒石:在衬河砖外,随势利用加工石条、石板、石柱留下的边角料和土垒砌,使荒石与石墙、衬河砖牢牢连成一体。
DSC00687.JPG
DSC00684.JPG
DSC00683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元代水闸的建造工艺,同宋《营造法式》水利工程的官式做法大体相同。任仁发《水利集》卷十《营造法式》对建造水闸有相关记载:
“譬欲造闸,长九丈,阔二丈,深二丈,须是开掘河身长十四丈,阔八丈,深三丈。如闸造以上、以下者,从数增减”;“下桩,用松桩,上等长者一丈八尺,径一尺,二千条;中等者一丈四尺,径九寸,四千条;下等者九尺,径七寸、八寸者三千条。用上等者作顶石桩,中等者作撒星桩,下等者作挨桩。于桩侧用瓦屑、青滋泥和填,从一尺起,渐渐筑打积高,须要十分筑实为止。”

水闸工程使用了木、石、铁、沙等多种建筑材料。木质材料有木桩、木梁、衬石板、闸板、挡水木板等。石材全部为青石,有闸门石柱、石墙、底石等。铁质材料有铁锭、铁钉等,底石上镶嵌的铁锭近400只。
由于原来的河道内土质松软,为了建造水闸,使用了大量的原木做基础,原木直径一般30厘米左右,长约4米,估算这项工程使用了大约6000根原木。石材的加工相当考究,每块石材大致长120厘米、宽60厘米、厚30厘米,共使用了大约2000块石材。为了加固水闸,在木桩与水闸驳岸之间还用大量的砖瓦块填筑。整个遗址用工量之大,做工之精,为国内同类遗址所罕见。

可见任仁发建造水闸的方法在建造赵浦闸中得到了完整实施。
DSC00681.JPG
DSC00660.JPG
DSC00649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通过发掘清楚了元代建造水闸的施工顺序:在选定建闸位置、挖出底槽后,
选址、定基线、挖底槽,
DSC00666.JPG
DSC00667.JPG
DSC00668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打满木桩以加固土体,底石下的木桩空隙之处填嵌碎石并夯实,

打地钉、横木梁、铺衬石枋
DSC00669.JPG
DSC00670.JPG
DSC00672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木桩上架木梁,铺衬石木板,木板一直铺到衬河砖下,木板上铺石板,为底石。再建闸墙、立闸门石柱,闸墙基础为大石块,就建在衬石木板上,其上砌多层石条。闸门石柱夹在石墙之间,背后顶一块大石块。

铺石板嵌铁锭榫、立闸门柱、砌筑石闸墙,
DSC00673.JPG
DSC00674.JPG
DSC00675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石墙外砌衬河砖并堆垒荒石,荒石外填三合土。


砌筑石墙外砖墙、砖墙外堆垒荒石、荒石外填三合土,
DSC00676.JPG
DSC00677.JPG
DSC00678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2-24 1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只韩瓶:其中在门柱旁发现的1件完好无损。传说南宋时抗金名将韩世忠打了胜仗后犒劳三军,装酒的瓶后来就被叫做韩瓶,以后又传到民间盛放酒水。韩瓶一直延续使用到元代,当然韩瓶的样式有所变化。出土的这件韩瓶是典型的元代样式。
DSC00602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全站热点上一条 /2 下一条

小黑屋|手机版|沪ICP备07025636号   

GMT+8, 2015-5-25 03:25 , Processed in 0.036316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Metrofans © 2006-2014

本页面由 Comsenz Discuz 驱动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