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楼主: 三汽嘉定
收起左侧

[上海风情] 坐高铁,游金山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25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3):
万寿寺,原名万寿院,为千年古刹,建于宋淳熙六年(1179年),是上海最古老的寺院之一。万寿寺原为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赐建。历史上,万寿寺曾几度毁于战火,又几度修复。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,1993年12月,经金山县人民政府批准移地重建。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,寺内有山门、三圣殿、大雄宝殿、伽蓝殿、功德堂、钟鼓楼等建筑。几百年来,始终香火鼎盛,万民敬仰。如今的万寿寺殿宇轩昂,结构严整。寺院占地38亩,建筑面积达5300多平方米。寺院建筑由前至后依次是山门、客堂、僧察、钟鼓楼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、功德堂、斋堂、客房、伽蓝殿以及放生池等。寺院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,糅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风格,虽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却不失中国佛刹的传统建筑特色。飞檐翘角、黄墙露瓦,显示出特有的古朴和庄严,无不再现了中华民族敦厚、淳朴的文化内涵。寺内环境幽雅,林木葱郁。花草树木布局井然,四季飘香。行在其中,既能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,又能领略建筑艺术的美仑美奂,园林景色如诗如画,简直令人流连忘返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26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4):
金山卫城始建于明朝。历史上曾与威海卫、天津卫、镇海卫列为四大名卫。是当时沿海军事重镇和繁荣之所。历史上金山卫人民曾在这里抗击倭寇。1937年淞沪抗战,金山卫便是中国军队抗击登陆日军的主战场之一。金山卫南门既是古城墙的遗留。也是当年侵华日军登陆的地方。现在,金山卫城南门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27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5):
威武的大炮时刻准备着,痛击来犯之敌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28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6):
朱泾汽车站,原名金山县汽车中心站。建于1983年。站内有多条线路开往市区,金山其他乡镇,青浦,松江,奉贤及浙江等地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29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6):
东林寺始建于元至大元年(公元1308年),原名观音堂,供奉观世音菩萨。延佑四年(1317年),改额东林寺。2004年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。无偿划拨原金山县政府大院20.5亩作为东林寺和西林寺两寺合一的扩建用地。2007年9月以重现元代古刹特点的雄姿展现在广大香客有游人面前。
如今放眼望去,修葺一新的东林寺就是一座耀眼的山体奇观——佛是一座山、山卧一尊佛。山既是佛,佛既是山,山佛一体。佛山一气。整座山体高达57米,远远望去,就像一尊头带宝冠,呈卧立态,巨臂横空,手向东方的大佛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0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6):
东林街建成仿古一条街,热闹非凡。
参与讨论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“七条底线”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1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7):
朱泾耶稣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,由美籍传教士布惠廉牧师购买居民地基创建。1924年,沈文尉牧师增建钟楼。抗日战争期间,停在宗教活动。1946年9月复堂。1955年,再次停止活动。1985年恢复宗教活动。1989年重修后,同年圣诞节正式复堂。
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哎呀,LOU主,我还以为你坐G或D头到金山北呢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2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7):
朱泾镇万安街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3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7):
枫泾古镇位于上海市与浙江省交界处。是一个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镇。周围水网密布,河道纵横。素有“三步两座桥,一望一条巷”之称。镇区多小于,形似荷叶。境内遍植荷花,清雅秀美。故又称清风泾、枫溪。别号芙蓉镇。水网密布,河道上船只往来,古桥众多。枫泾三桥成为枫泾古镇游的一处重要景观。
枫泾文化发达,蓝印花布,家具雕刻,灶壁画,花灯,剪纸,绣花,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。
枫泾古镇的建筑多为明清风格,是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风格。房屋以两层砖木建构为主。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。大宅深院有穿堂。仪门及厅堂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4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8):
枫泾现有石桥39座,其中最为独特的是有“庙连桥,桥里庙”之称的致和桥,枫泾人叫“夫妻桥”。致和桥位于枫泾镇中南北市河的中段,建于元朝致和年间因此得名,是枫泾现存最古老的桥梁,也是枫泾历史发展的见证。清代沈蓉城《枫溪竹枝词》中写枫泾镇过年的一首词就取景致和桥,词云:“人事新年日日增,致和桥侧见欢腾。贫儿偏好牧猪戏,稚子常提走马灯。”致和桥桥端的送子观音栩栩如生,“佛渡有缘客,子送积善人”,生动演绎了致和桥“庙连桥,桥里庙”的人文历史景观。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烧香求愿,这里求子的方法和别处寺庙可不一样,而且特别灵验。还有听老一辈人说用旁边七星井里的水洗手可以有很多功效,如想有事可求,也可以到此处烧香求拜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1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5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8):
致和桥景观区有建于元代致和年(1328年)的致和桥,是枫泾现存最古老的桥梁,也是枫泾历史发展的见证;送子观音,栩栩如生,生动演绎了致和桥“庙连桥,桥连庙”的人文历史景观;旁还有始建于明景泰年间的得泉亭、得泉井;三景合一是游览枫泾的又一个亮点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2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6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9):
金圃宅第 因谢墉号金圃而得名。谢墉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、工部左侍郎,经筵讲官。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,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为金圃宅第正堂题写“启秀堂”匾额。该宅建于乾隆后期,原为三井三棣及东西厢房、马厩、河阜一应齐全的大宅院,旧时人称“天官府”,为枫泾之首。宅第两回廊分别展示1500年来枫泾人物和枫泾大事。天井两旁的门窗雕刻精美,形象生动。宅第南墙外,立有状元、进士、举人三个牌坊,坊上分别镌刻着出生枫泾的3个状元、56个进士和125个举人的名字。左边的墙上雕刻有21位枫泾历史上三品以上官衔的人员。这一长串古代读书人的名字,是古代科举制度的结果,枫泾农耕文化的缩影、地灵人杰的历史见证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2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7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9):
枫泾天命堂始建于1947年。由吴静人等筹募购买陈姓地主大厅及附属房屋五间改作教堂。1955年停止活动。1985年10月复堂。1996年,翻建成三层楼礼拜堂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0-14 12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像0938.jpg

补充内容 (2013-8-17 11:39):
顾水如故居。顾水如(1892~1971),围棋国手。名思浩,小名继龙,枫泾镇人。 解放后,顾水如担任上海围棋学校负责人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全站热点上一条 /2 下一条

小黑屋|手机版|沪ICP备07025636号   

GMT+8, 2015-4-24 13:21 , Processed in 0.112727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Metrofans © 2006-2014

本页面由 Comsenz Discuz 驱动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